1200檔現股當沖 最快2月上路
搭配雙向借券 券商:量能提升有限
2015年12月07日
【廖珮君╱台北報導】1200檔全面現股當沖,最快可望明年2月放行。據了解,證交所正研擬開放全面現股當沖的可行性,12月底前將向金管會提出報告,初步仍傾向全面放行,並擬配合明年2月雙向借券一併上路,讓小型股券源更充裕;券商則認為此舉有助接軌國際,但對量能提升有限。
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,尚未看到證交所的評估報告、也尚未和證期局洽談,預估月底評估報告才會出爐,那時才會正式拍定。
未放行股佔市值小
目前可做現股當沖的股票,僅限可發權證的公司,約400多檔,若全面開放到可做信用交易的公司,將有1200多檔。
券商對此政策、評價正反兩極。正面意見認為,全面開放現股當沖,所有股票都可以當沖,不再留個尾巴,可讓台股交易制度更健全、接軌國際,具有指標性意義,對擴展券商業務也有助益,對投資人影響則有限。
反面意見則說,因剩下未放行當沖的小型股,僅佔市值12%,認為對增加台股量能的效益、將逐漸遞減,該政策缺乏亮點。
先讓中國大媽買股
部分券商認為,剩下未放行當沖的小型股,交易本來就不活絡,開放後,是否可吸引投資人來交易,也是問題,若無法提升交易熱度,該政策開放「象徵意義將大於實質意義」。
券商仍認為,與其全面開放現股當沖、不如先讓中國大媽來台買股,可注入台股新資金,或許對台股量能提升更有助益。
據金管會統計,目前400多檔認購(售)權證股票可做現股當沖,約佔上市市值88%、佔上市量能10%,等於剩下800多檔小型股僅佔市值12%,對提升量能助益有限。
金管會正在研擬股市揚升2.0版,曾銘宗日前在財委會答詢時表示,評估全面開放現股當沖,的確納入2.0版之一,但認為開放需有配套,如券源不足的風險。
降低券源不足風險
金管會認為,要開放全面現股當沖,最大風險是「先賣後買」,尤其是小型股票流動性不足,沒有券源,先賣了、恐會有補不回來的風險,若可併同明年2月雙向借券一起上路,就可降低券源不足的風險,證交所也較傾向此看法。
「雙向借券」主要是開放券商可向客戶借券,券商券源增加後,投資人借券賣出的量也可以增加,此舉可增加市場券源、讓有需求者更容易借到券,其次,客戶把閒置的券借出後,還可賺取借券費用。
金管會是在去年1月,分3階段開放現股當沖,從200檔「先買後賣」當沖先行,6月才開放200檔「先賣後買」,直到今年6月再擴增當沖範圍到可發行權證的400多檔股票,一旦明年拍定全面開放,台股交易制度將又往前一大步。
康和期貨營業員語璇【蔡語璇】
全台低價優惠專案 不限口數
手機:0989-021-057
專線:(02) 2717-3511
Line ID:yuhsuan102
Skype:kitty02172000
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hsuan0989021057
康和期貨~語璇:http://futures.go-facebook.com/
康和期貨語璇痞克邦部落格: http://nini1234567.pixnet.net/blog
康和期貨語璇部落格: http://xn--kpu70ic8y02m1c.tw/
康和期貨、康和期貨公司、康和證券、期貨手續費、選擇權手續費、當沖手續費、大台手續費、小台手續費、康和期貨營業員、期貨開戶、選擇權開戶、選擇權價差、選擇權保證金、停損單、智慧下單、移動停損單、股票期貨手續費、電子期貨手續費、金融期貨手續費、黃金期貨手續費、康和期貨、multicharts、期貨營業員、基隆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汐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莊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板橋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中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港期貨選擇權開戶、科學園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中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永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士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文山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淡水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林口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樹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三峽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五股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內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蘆洲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三重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大安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深坑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土城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八里期貨選擇權開戶台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桃園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竹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苗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彰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雲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嘉義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高雄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屏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宜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花蓮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不限口數全台不分地區低價期貨選擇權手續費中國信託商業銀行、國泰期貨、永豐期貨、凱基期貨、國票期貨、日盛期貨、統一期貨、華南期貨、元富期貨、群益期貨、元大寶來期貨、富邦期貨、康和期貨、澳帝華期貨、康和期貨、中國信託綜合證券、永全證券、大眾綜合證券、兆豐證券、致和證券、國票綜合證券、摩根大通證券、康和綜合證券、新光證券、玉山綜合證券、國泰綜合證券、凱基證券、富邦綜合證券、元大寶來證券
Related Posts